產(chǎn)品規(guī)格及說明 | |
---|---|
設備品牌:帝龍 | 設備型號:M06-L31 |
訂購價格:電話/面議 | 交貨日期:3~30/工作日 |
產(chǎn)地:日本 | 是否進口:否 |
加工定制:否 | 色度:見參數(shù) |
長度:0(mm) | 玻殼型式:見參數(shù) |
是否跨境貨源:否 | 玻殼外徑:0(mm) |
類型:UV紫外線燈管 | |
產(chǎn)品標簽:金屬鹵素燈,日本金屬鹵素燈,巖崎金屬鹵素燈,iwasaki金屬鹵素燈,燈管金屬鹵素燈 | |
咨詢熱線:13715339029 | 售后服務:13715339029 |
技術咨詢:13715339029 | ![]() |
120W/cm
M006-L31,M015-L312,M03-L31,M036-L31,M04-L31,M045-L31,M05-L31,M06-L31,M075-L31,M084-L31,M09-L31,M096-L31,M102-L31,M11-L31,M12-L31,M126-L31,M13-L31,M13-L31X,M15-L31,M15-L31X,M156-L31,M17-L31,M17-L31X,M18-L31,M20-L31S,M24-L31X
型 號 |
發(fā)光長度(mm) |
全長(mm) |
燈功率(W) |
M006-L31 |
50 |
150 |
600 |
M015-L312 |
122 |
220 |
1500 |
M03-L31 |
250 |
350 |
3000 |
M036-L31 |
300 |
400 |
3600 |
M04-L31 |
330 |
430 |
4000 |
M045-L31 |
375 |
475 |
4500 |
M05-L31 |
420 |
520 |
5000 |
M06-L31 |
490 |
600 |
6000 |
M075-L31 |
600 |
700 |
7500 |
M084-L31 |
700 |
800 |
8400 |
M09-L31 |
750 |
850 |
9000 |
M096-L31 |
800 |
900 |
9600 |
M102-L31 |
850 |
950 |
10200 |
M11-L31 |
900 |
1000 |
11000 |
M12-L31 |
1000 |
1100 |
12000 |
M126-L31 |
1050 |
1150 |
12600 |
M13-L31 |
1100 |
1200 |
13000 |
M13-L31X |
1100 |
1200 |
13000 |
M15-L31 |
1250 |
1350 |
15000 |
M15-L31X |
1250 |
1350 |
15000 |
M156-L31 |
1300 |
1400 |
15600 |
M17-L31 |
1400 |
1500 |
17000 |
M17-L31X |
1400 |
1500 |
17000 |
M18-L31 |
1500 |
1600 |
18000 |
M20-L31S |
1600 |
1700 |
20000 |
M24-L31X |
2000 |
2100 |
24000 |
最佳回答:
深圳磊堅代理銷售日本EYE巖崎IWASAKI高能量水冷卻金屬鹵素燈
ME015-L312參數(shù)
型號:ME015-L312 燈頭型號:接線/ G13 玻殼型式:玻璃
額定電壓:220V 波長:365nm 額定功率:1500W
防護等級:高級 模式弧長:122mm 全長:220mm
最佳回答:
學歷史的話,首先就是積累。你這樣雜看看沒有關系,其實也算是一種積累。
到了一個程度,你就要開始梳理。
首先,是時間的梳理。 例如中國歷史主要朝代時間排序是: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北宋,南宋,元,明清。
你要漸漸的把你看過的故事放到這個時間表來。不能看完了,還不知道發(fā)生在哪個朝代,也不知道是哪個故事前,哪個故事后。一般流傳下來的,都是精髓,他肯定也有時間上的影。
然后在是空間上的梳理,這個作為一個女孩子,我覺得你大致能了解在哪個位置就可以了。
在是人物的梳理。你了解的歷史人物,放入朝代表,作為你對這個朝代認識的主要代表人物。
以上你可以理解為:是什么。是一種既定事實。
在研究,為什么?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既定事實?這肯定和那時的民風,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階級,資本程度等等等等有關。這時候,你需要從大方面理解。
最后是怎么辦。 在一些既定事實發(fā)生以后,統(tǒng)治者,和民眾,是怎么應對的。為什么這樣的應對?有什么好處? 這些你可以了解了,那出去吹吹牛皮,上臺講講知識,一般情況下也可以應對了。
當然,歷史還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慢慢來,祝你成功
其他答案1:
首先,看一下上下五千年,對中國的歷史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然后選擇你感興趣的朝代,越早的朝代可供看的史書越多。如果是想通史,那就先看先秦的文化,左轉(zhuǎn),春秋,呂氏春秋等等,然后史記,兩漢書。不要看演義累的雜史,當然你可以先看雜史來培養(yǎng)興趣,再去了解真實而歷史。歷史很簡單很有意思,看看就會很感興趣的。
其他答案2:
中華上下五千年 你可以去看看 之后自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歷史時期的書 像 左傳 中庸 大學
五經(jīng) (呢啥 因為自己比較喜歡先秦時期的 所以。。。) 課本什么的還是不要看了吧 講得很少 你可以看看百家講壇之類的節(jié)目啊 也可以上網(wǎng)看看歷史小說啊之類的
其他答案3:
從前的愚民政策是不許人民受教育,現(xiàn)代愚民政策是只許人民受某一種教育。不受教育的人,因為不識字,上人的當,受教育的人,因為識了字,上印刷品的當。
其他答案4: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篡改歷史的很多,有些容易讓你混亂,如果想了解正史還是建議你從二十四史開始,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tǒng)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tǒng)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shù)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 史記▪ 漢書▪ 后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新唐書▪ 舊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如果這些大部頭的歷史不太好學,可以先看看中國上下五千年,然后從史記和資治通鑒入手,之后再讀這些就差不多了。當然如果是為了考試拿資質(zhì)就要從考試書籍入手了,繞彎路太浪費時間了
最佳回答:
1、定義不同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shù)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么,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
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fā)現(xiàn)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tài)時間中的動態(tài)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2、廣義方面不同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fā)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
廣義的“歷史學”是對“史”進行同時合訓而產(chǎn)生的“史有二義”的統(tǒng)一體。包括:完全獨立于人們的意識之外的人類過往社會的客觀存在及其發(fā)展過程;
歷史學家對這種客觀存在和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產(chǎn)實踐及其創(chuàng)造出來的產(chǎn)品。狹義上的史學專指后者,是一種精神生產(chǎn)實踐及其創(chuàng)造的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的統(tǒng)一體。
3、史學沿革不同
歷史:“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
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皻v史”一詞出現(xiàn)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jīng)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jīng)歷的一段時間。
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便以歷史二字附會之,使其成為對應詞。
歷史學:歷史學最早產(chǎn)生于春秋戰(zhàn)國,孔子就已經(jīng)開始歷史學教育,創(chuàng)作《春秋》著作。到漢朝司馬遷父子建立更加完善的歷史學體系和創(chuàng)作形式,歷史學已經(jīng)開始成為官方研究重點。東漢的班固就是在專門保存書籍的蘭臺(御史臺)修史,開始官方對史學的控制,禁止私人修史。
隨著封建民主制度發(fā)展,到晉朝不僅設立官方專業(yè)的著作省,也有了專門負責著作、修史的高級官員,同時允許民間修史。官史和私史并存,體現(xiàn)官方立場和人民立場的史學觀也逐漸形成。后世通常把官方和民間都認可的相對客觀、準確的歷史著作作為正史,代表官方史學。
歷史與歷史學的聯(lián)系:
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于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
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歷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歷史學
其他答案1:
區(qū)別:
1、本質(zhì)不同:歷史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依據(jù),歷史學是根據(jù)已經(jīng)發(fā)生的歷史討論研究出它存在的價值、意義或者影響。
2、性質(zhì)不同:歷史一般指的是人類社會歷史,而歷史學是一門學科,用來對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研究的結果不同:歷史只是告訴人們發(fā)生的既定事實,而歷史學可以告訴我們從中得來的教訓或者經(jīng)驗、影響。
4、傳播性不同:歷史本身不可以傳播,但是歷史學可以傳播。
聯(lián)系:
1、歷史是歷史學的基礎,沒有歷史,就沒有歷史學的存在。歷史學的建設依賴于歷史。
2、歷史學是歷史的外在表現(xiàn)。歷史學的任務就是通過歷史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探討價值。
3、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fā)現(xiàn)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即歷史學。
4、歷史學是歷史的延伸。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歷史學就是將這個軌跡描述并呈現(xiàn)出來。
擴展資料
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等真實發(fā)生的事情是歷史,而通過這些歷史材料和事件,反映出的對我國遭受列強侵略、封建制度轉(zhuǎn)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近代人民的抗爭等則是歷史學研究的范疇。近代人們的抗爭是鴉片戰(zhàn)爭等侵略歷史的延伸,是人們發(fā)展的軌跡總結,所以歷史學是歷史的延伸和表現(xiàn)。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歷史
百度百科-歷史學
其他答案2:
歷史學,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材料進行篩選和組合的知識形式。歷史學,是個靜態(tài)時間中的動態(tài)空間概念。歷史學是由歷史、科學、哲學、人性學及其時間空間五部分有機組合而成。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shù)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
區(qū)別:
歷史學:是對過去事件的研究;是一種精神生產(chǎn)實踐及其創(chuàng)造的屬于觀念形態(tài)的東西的統(tǒng)一體。
歷史:是指過去的事件和對過去事件的系統(tǒng)闡述。
舉個例子: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是歷史事件,屬于歷史。而對"玄武門之變"事件的背景,原因,結果,影響等的研究就是歷史學范疇。
其他答案3:
歷史:history historical 廣義歷史:物質(zhì)變動的過程,可分為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兩方面。 狹義歷史:人類社會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
歷史學: 研究物質(zhì)變動的學科,簡稱史學。與歷史的概念相對應,歷史學也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歷史學:世界上一切科學都可以稱為歷史學。 (“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歷史科學?!薄R克思、恩格斯) 狹義歷史學:研究人類社會以往運動發(fā)展過程的學問。
歷史與歷史學的關系: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fā)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正因為如此,當年胡適才說:“歷史就像一個小姑娘,你愛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边@里的“歷史”一詞,嚴格說來,應該是狹義歷史學的含義。也因此,我國古代優(yōu)秀的史學家們特別重視“史德”——“善惡必書”、“析理居正”,通俗地說,就是實事求是地記錄、公正客觀地分析論斷。
最佳回答:
所謂“歷史”,它包含有三層意思:人類社會過去的發(fā)展過程;對過去的事的記載;人的歷史認識。本文論述了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的區(qū)別,并闡述了歷史科學概論課程的結構。
我們在學習和研究歷史?!皻v史”這個詞,在我們口里和筆下不知出現(xiàn)過多少遍。但是,我們真的清楚“歷史”這個詞的意思嗎?我們清楚地想過“歷史”是什么嗎?
什么是歷史?
我們常說、常寫、常想的“歷史”這個詞,實際上不止一種意思,但我們常常不大注意它們之間的區(qū)別。隨手舉幾個詞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詞典》有九種解釋;中文的“歷史”,《漢語大詞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四種解釋;《辭?!泛团_灣的《中文大詞典》、日本的《大漢和辭典》均有二種,我們不去一一列舉了。我們通常的用法中,“歷史”一詞大致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指過去的事,第二種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第三種是人們意識中的過去。
(1) 先說第一種,歷史是過去的事。
這種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占有一段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不僅限于人類,大至宇宙(現(xiàn)在認為它有120—150億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占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時間,也就是說都有其歷史。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這就是人類的歷史了(個人、群體、地區(qū)、民族、國家、世界)。
雇傭勞動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里說的不是一個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種現(xiàn)象,一種關系。
這座房子的歷史不長——物體。
醫(yī)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個人某些方面的狀況。
歷史的經(jīng)驗——從人們對某些歷史事實的認識中總結出來的東西。
總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樣的事物都在時間中占有一段或長或短的地位,在時間已經(jīng)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歷史。
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種對“歷史”的最早解釋。在中國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只手拿著一個東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區(qū)別()。史、事相連。甲骨文中有“歷”字,作“”,指經(jīng)歷、歷法,表示經(jīng)歷的一段時間,下面是一個人腳印,似乎是指人的經(jīng)歷,即今天繁體字的“歷”。歷、史連用,事再注入時間觀念,成了一個詞“歷史”,指經(jīng)過的事。歷、史合為一辭,似乎晚出?!度龂尽菚侵鱾鳌纷⒁秴菚?,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和歷史,意思一樣,但史的意思更寬一些,還包括了寫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記事的官。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史,記事者也?!边@個記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說歷史是過去的事,這是一種簡單的直觀的表述形式,不錯,但并沒有完全表述“歷史”的內(nèi)涵?!笆隆蓖ǔ1豢闯墒恰笆录保╡vent),那是歷史中有頭有尾,輪廓清楚而且是顯眼的東西。但歷史中的有些東西不好說是事件,例如關系、現(xiàn)象、心態(tài)、過程等等。所以說歷史是過去的事,應該包括了過去的事件、事物(物體現(xiàn)象)、事態(tài)(形態(tài)、結構、過程)、事情(包括非物質(zhì)的心理現(xiàn)象)等等。
但是,這樣講也許還不夠,盡管歷史的“歷”已經(jīng)顯示了時間的因素,但人們往往注意的是“過去的它是什么”,而不一定注意到“過去的它是什么”,即在某一個時間段內(nèi)它是什么。換句話說,我們常是從靜態(tài)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樣看歷史事物,而不是從動態(tài)的角度如同看電影那樣看歷史事物。換言之,歷史的事物是在某一個時間段內(nèi)活動,而不僅是 在某一個時間點上存在著。因此,我想,比較更確切的提法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物活動的過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歷史,但我們通常說的歷史是人的歷史,因此,也許更應當說:
歷史是人類社會過去的發(fā)展過程。
這里包括了大至社會形態(tài)、國家、民族,小至個人生活的喜怒哀樂的無窮無盡的、各色各樣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態(tài)、事情的形成、發(fā)展、轉(zhuǎn)換、變化、結束的過程。
這里所說的歷史,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來的歷史”(歷史是不是客觀地存在過,是不是僅在我們的意識中存在,這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們就這樣認定了,也有人會反對,這里先不去討論)。說它叫“本來的歷史”,那就有“非本來的歷史”,下邊馬上就會講到?!胺潜緛淼臍v史”與“本來的歷史”是相對而言,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
我們還要注意,這個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是已經(jīng)過去了的東西,歷史的東西處在過去的時間段上,時間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轉(zhuǎn)的?!皸壩胰フ?,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們無法使它再現(xiàn)(這也是一個問題,歷史會不會重演?這到以后再談)。換句話說,對我們來說,那個客觀存在過的“本來的歷史”已經(jīng)不再存在了。(這又是一個問題,作為一個過程來說,本來的歷史不存在了,但現(xiàn)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還以這樣那樣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隱或顯地存在著。它不僅影響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而且是我們認識過去歷史的一種極重要的資料和手段。這點我們下邊再說)。我們必需也只能依據(jù)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它的“載體”(不是它本身),或者說,經(jīng)過一種中介來認識它。這就是有關歷史的記述及今天留下來的過去的遺存。這中間最重要的是文字記載下來的過去的歷史,我們可以把它統(tǒng)稱為“寫的歷史”。這樣,我們就有了不是本來的客觀存在的歷史的“非本來的歷史”。這是“歷史”一詞的第二種意思。即:
(2) 歷史指對過去的事的記載。
或者說,歷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發(fā)展過程的記載。
這種用法,例如:
我們讀歷史。
我們在上歷史課。
這里不是指我們在讀那一去不復返的客觀存在過的歷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沒有法子讀的。我們讀的是記載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書。或者是聽教師講那一去不復返的本來的歷史的歷史課。
又如:
《史記》、《宋史》,信史。
這里指的是某一歷史著作,有當時人寫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現(xiàn)代人寫的。被西方人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古希臘的希羅多德,他的關于希臘波斯戰(zhàn)爭的著作就叫《歷史》,西漢司馬遷寫的從黃帝到漢武帝的中國通史名字就叫《史記》[2](歷史記載)?!睹献印るx婁上》:“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奔从梦淖职妖R桓晉文之事記載下來,這種對齊桓晉文之事的文字記載就是史,象《春秋》之類。前述《三國志·吳書·吳主傳》裴注引《吳書》,“博覽書傳歷史”,這里歷史和書傳一樣,都是“覽”的,指的是書,即歷史的記載。
在中國,歷史和歷史記載是一個詞,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則是不同的詞,稱過去發(fā)生的事為“Geschichte”(歷史),而撰寫的歷史則為“Historie”(歷史記述)。
過去的歷史已經(jīng)不存在了。我們就是根據(jù)對過去歷史的記載來了解那個真實的、客觀存在的、本來的歷史的。換句話說,我們是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過去歷史的,是通過別人對歷史的認識來認識過去的歷史的。這是一種間接的認識,即通過一種載體、中介來認識本來的歷史。
說我們是通過歷史記載來認識歷史,如果僅僅指文字還不夠全面、準確,還需要做三點補充。
第一,我們說的歷史記載,不僅包括文字,也應包括圖象和語言,如口頭敘述、錄音、圖畫、照片、電影、電視、光盤、數(shù)碼等等。
這種歷史的記載,除了有目的的以歷史為對象的記述外,還應當
包括當時人們并非以傳述歷史為目的而是應現(xiàn)實生活需要而記錄的東西,如檔案、帳冊、公文、契約、書信、日記,乃至書籍、文章、文學、藝術作品,它們有的以原來的實物形式留存下來,有的以傳抄、印刷、復制的形式傳留下來,這些東西是當時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寫的,也沒有經(jīng)過后人意識的加工,與專記歷史的書不一樣。它們在反映歷史的真實程度上,往往超過后來對歷史的撰述,即屬于所謂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歷史記述之外,還有實物,即留存下來的過去的遺物。如遺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這些東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圖象,那就兼具記述和實物兩種作用了。留存的歷史實物,不是那活著、運動著的過去歷史,但可以反映那活著的過去歷史的某些東西,也是認識過去歷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資料。
第三,除了上述兩類,我們對歷史的認識還通過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歷史的東西。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實際上是基于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獲得的知識、認識能力、認識方法和認識技術,這些知識、能力、方法和技術是歷史地積累形成的。這里先不講它,以后在講歷史認識論時還要提到。在這里要說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許多歷史的東西,它們是現(xiàn)實的一部分而不是歷史的一部分,但它們又確是歷史在現(xiàn)實中的存留、延續(xù)和變形,這是我們可以直接接觸、認識和體驗的??墒?,談認識歷史時常常容易忽略了這點,以為我們對于歷史的認識就只是來自過去歷史的東西。這個問題很復雜,不容易講清楚,我們到講歷史認識論時再說,這里只提一下。
這樣,過去歷史的“載體”或認識過去的“中介”,就從“寫的歷史”或“歷史記述”擴大到包括過去遺留的實物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歷史的東西,即把記載的“載”,不僅理解為文字的記述,而含有“載體”的意思。它們都是認識歷史的憑借資料,可以說它們都是“史料”。
我們是生活在歷史之中,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的經(jīng)歷,這是我們自己記憶中的歷史
其他答案1:
它產(chǎn)生于過去,活在現(xiàn)在,昭示未來。
其他答案2:
寫進書的叫 歷史 沒寫進書 而又真實的 叫 野史
其他答案3:
經(jīng)歷過的事情
最佳回答:
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tǒng)稱史官。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以及發(fā)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后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nèi)容,后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官方歷史。
其他答案1:
史官
其他答案2:
史官
其他答案3:
6468761
其他答案4:
—klffff
最佳回答: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tǒng)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shù)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么,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于不斷發(fā)現(xiàn)真的過去,在于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xiàn)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其他答案1: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發(fā)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 沿革,來歷 3. 過去而不能改變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價值 4.于事件的載體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tǒng)的記錄、詮釋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jù),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于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史記》《漢書》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fā)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fā)生聯(lián)系。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xiàn)之后的歷史才算歷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
詞源出處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北阒赋觥笆贰钡谋疽饧从浭抡?,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歷史”一詞出現(xiàn)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jīng)歷、歷法,也就是人類經(jīng)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也有人認為“歷”乃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輔助義,其意味著人類所經(jīng)歷過的事情,在意義上其概括范圍遠較“史”字為之大。 在西方,多數(shù)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diào)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其他答案2: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 沿革,來歷
3. 過去而不能改變的事情,而且具有一定的價值
4.于事件的載體
其他答案3:
通俗地說,歷史就是過去的重大的事件的統(tǒng)稱。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其他答案4:
歷史是已經(jīng)過去人類歷程的記載,因為是經(jīng)歷過,所以為歷史。
最佳回答:
愛歷史是個人喜好。。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上歷史,大學讀的是別的專業(yè),但沒有忘記歷史,空余時間都是愛看歷史相關的書
如果你真的想學好歷史,有幾個辦法
1,多看歷史書。先找你感興趣的朝代開始看。
2,多看史詩性的電影(不過你千萬別被里頭的瞎扯淡內(nèi)容迷惑住了)
3,玩游戲,多玩史詩內(nèi)容的游戲,少玩些PK,格斗的。
4,百家講壇(這個還是建議你以后感興趣了再看)
說說我看歷史的步驟::(呵呵,我個人學習歷史的歷程)
1,我先是看《三國演義》,隨我年齡增長,懂事后,感覺它在扯淡,妖魔化歷史人物,于是就斷了。改看《三國志》
2,第二是看中國5000年,這個講的不詳細,不夠入骨。不過可以基本了解到中國每個朝代發(fā)生過哪些大事。
3,公元16世紀,1540-1598年,日本戰(zhàn)國之亂
4,大漢帝國史,先看西漢,再看東漢。東漢部分可以連接到三國。
5,春秋戰(zhàn)國史,這個年代夠吸引人的。
6,開始想翻中國4000年前,炎黃老祖宗那時的歷史來看,可惜沒有文獻。覺得很遺憾、很失落。
7,大唐帝國史,這個朝代可以從隋朝開始看,因為連得很近。
8,宋朝,金國,遼國,西夏與蒙古。這個朝代,我覺得是打開對國外歷史興趣的大門,因為這個年代,全世界都在發(fā)動劇烈的變動,從大漢民族文化圈可以扯到伊斯蘭文化圈,再遠些可以扯到歐洲。
建議一下:
1.如果你喜歡看動蕩的歷史,不妨從宋朝入門。
宋朝時候,紛爭劇烈,局勢很動蕩,世界上強大的文化圈都發(fā)生戰(zhàn)爭。南宋和遼、金、西夏恩怨不斷;同時的歐洲經(jīng)常舉行十字軍遠征耶路撒冷,和伊斯蘭地區(qū)的國家較量,時合時分的;新崛起的成吉思汗向西進發(fā),纏合進伊斯蘭文化圈。日本鐮倉幕府也是平源兩族紛爭、和族弟的紛爭。
2.如果你喜歡大漢民族的驕傲和輝煌,可以從大漢帝國看起,這里你可以看到武帝陛下為大漢民族打下來的尊嚴。。。
輝煌可以聯(lián)系到大唐帝國,太宗陛下的貞觀之治,使得華夏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黃金土地。
3.如果你想看英雄人物,著名厲害的政治家、軍事家,可以看三國,這個時期可以與大漢帝國聯(lián)系起來。。更古老些,可以看春秋戰(zhàn)國。
PS一下:
我非常喜歡歷史,最近在找古埃及和赫梯帝國的資料來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加個好友:QQ5603544
其他答案1:
對歷史的感性趣的人也應該區(qū)分來看,
第一種人,讀史就像讀小說,是對史實的情節(jié)和曲折性,復雜性,戲劇性感興趣,這些人對評書、電視劇、二月河等演義小說的熱衷程度遠遠超過對真正史料或那些要表達某種觀點的辨析文章。
第二類人,有非凡的好奇心,所以總想解開很多歷史謎團,出于這種目的的人,往往有把歷史當作自然科學來研究的傾向,并對其他自然科學類方向的研究更感興趣,對數(shù)據(jù)類史實更重視一些。
第三類人,有強烈政治傾向或民族傾向的人,他們了解歷史,是為了滿足其政治欲,其了解歷史也具有選擇性,對本國歷史或本民族歷史往往只看好的不看壞的,對敵對國或敵對民族的歷史則是只看壞的不看好的,第一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第二是為了自己政治辯駁提供材料。
第四種人,這種人對歷史感興趣,往往是對現(xiàn)實感興趣,歷史具有規(guī)律性,知道過去,也往往能預知未來,希望能從歷史所發(fā)生過的事實中學到一些對現(xiàn)實有用的東西,這些人往往對自己要了解的歷史往往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和功利性,往往只看現(xiàn)在能用的上的,不看現(xiàn)在用不上的史實。
其他答案2:
呵呵,在文學中有沒有你感興趣的朝代,可能是為了一個人,可能是為了一件事,無論怎樣,只要是你有興趣的,你就可以去找關于這段的歷史來看,個人建議,正史放在最后看,可以看一點野史之類的,可以培養(yǎng)對歷史的興趣~~
其他答案3:
你找一個介入點
比如 我是從三國開始的
看了三過你就想看 漢 這樣就進入了
其他答案4:
讀史可以明智嘛
前車之鑒,后世之師啊
最佳回答:
我們從生出來起就被大人們灌輸他們的想法,如成績好就怎么怎么的,成績不好小心挨打,那時候的我們可曾懷疑過他們的話是否有合理性,而是一開始就全盤接受,并不知不覺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上學時,老師又扮演了這一個角色,我們還是一股腦接受,教科書對清朝屈辱的描述,對新文化運動的贊譽,幾道歷史題目,就讓我們認為孔老二迂腐不堪,手無縛雞之力,這樣的人竟然能萬世師表,古人太落后了,過去的都是垃圾。當讀到漢武帝北伐匈奴,卻又充滿自豪,同時又覺得漢朝沒把匈奴斬盡殺絕有點可惜。 你說你能小看歷史么?是,確實是已經(jīng)作古的東西,可仍然能影響你的情緒,反映了人們對強者的崇拜和對弱者的不屑這種心理。每個人心中都有另一個英雄的自我,如果我穿越過去,如何如何。投影到現(xiàn)實,不正說明現(xiàn)實中的無奈嗎? 所以,看到了吧,因為是作古的東西,不是敏感話題,人們可以自由發(fā)揮,從各種角度去看待它,加上自己的偏好、性格因素、情緒、道德觀念,等等。你看歷史的反應是怎樣的,反映了你當下是個什么樣的人,但是由著自己這種性子去讀歷史,歷史不過是冰冷的情緒宣泄物,沒任何意義。
應該怎樣對待歷史,首先要做到客觀,歷史包含了很多信息,我們要靜下心,不被情緒和想象左右,跳出這個局,從第三方的角度看到一個整體,這樣就清晰多了,自己能獲取的收獲就變得很多了。第二個,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對待歷史,如果沒有公義道德之心,是有點危險的。讀到靖康之亂,你還覺得高興,金兵的殺戮你覺得痛快,那么還配做中國人嗎?不論你是哪個民族,哪怕外國人,無辜生命遭受踐踏、血淚無助,應該激起你心中的同情和正義。再者有了自己的判斷力,你就會看到事情的真相,你不會對別人的說教一股腦接受,而是多了種懷疑精神,做自己思維的主人,就像上面孔子被詆毀的情況,那時的你根本連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儒家思想啥內(nèi)容都一概不知,卻那么肯定老師教的是對的、歷史課本是對,跟著瞎起哄。等長大了,明白很多了,又笑自己傻。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符號,記載了我們從過去到現(xiàn)在的歷程,沒有歷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就像不知道父母是誰的孩子一樣,我們要客觀、有判斷力,去聆聽那一個個悠久的故事。
其他答案1:
歷史,只是過去的現(xiàn)在.
所以,歷史是會遺傳的.
比如,殺過人的,害過人的人,其思想與靈魂丑惡.
這樣的人是會得到一種遺傳的.
所以,歷史中有很多家族一直在做著這樣的害人舉動,如果不搞清楚歷史,你將無法認清這些家族與對象.
歷史只是一種時間線上的記錄,它并不代表一定會過去,歷史是生活的賬目,所以,它自然有生活的各種特點.
其他答案2:
通常人們認為,歷史是過去的事情,只能說明過去,所以沒有必要糾纏于歷史,把歷史問題看得太嚴重了。這十分不妥。
歷史所載都是舊東西,但怎樣記載、怎樣看待舊問題,卻反映著當代人們的思想與立場。不同的人,將運用不同的手段,選取不同的題材去述說歷史、編寫歷史。歷史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活動,也影響著我們對歷史的看法。同時,必須正視,正如那位影響深遠的意大利史學家、哲學家克羅齊所言:“只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興趣才能使人類研究過去的事實”(轉(zhuǎn)引自《人心中的歷史》第143頁)。所以,他指出:“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句話有三層含義:“一、研究歷史總是現(xiàn)實現(xiàn)刻的思想活動;二、歷史研究是由現(xiàn)時的興趣引起的;三、歷史是按現(xiàn)時的興趣來思考和理解的”(見《人心中的歷史》第144頁)。既然如此,就不難認識問題的嚴重性了。
我們是從歷史中走來。歷史影響著我們,也在某種程度上支配著我們。當前,為什么日本國內(nèi)會從上至下刮起一股歷史的“翻案風”呢?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歷史教科書、公然同意篡改歷史呢?為什么極右勢力瘋狂叫囂,要為東條英機等甲級戰(zhàn)犯鳴不平呢?為什么不少人熱衷于參拜,熱衷于“戰(zhàn)敗日”的祭鬼活動呢?說穿了,他們不只想改寫歷史,立足點是要改變現(xiàn)實。怎樣對待歷史,將決定其未來的走向。弄得不好,歷史將在現(xiàn)實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歷史的老路。這并非危言聳聽。
應當承認:很多日本人參與以上活動是出于無知,出于湊熱鬧,出于認識不清,甚至是懷有善良的意愿,或是僅僅出于對親人的緬懷。這次日本政府為了體現(xiàn)善意,花費巨資邀請千名中國學生去日參觀,從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關系,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指出:若沒有正確的歷史觀,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仍將誤導國民,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中日關系,改變?nèi)毡驹谑澜缛嗣裥闹械男蜗?。對歷史認識的不一致,只能導致人們現(xiàn)實活動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qū)α⒑蜎_突的方向發(fā)展。
作為國家政府,應當想方設法凝聚人心、保護積極因素、振奮民族精神、發(fā)揚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然而,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正確的歷史觀上去做,才站得住腳,才是對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許多優(yōu)點和長處。這些優(yōu)點和長處,值得他國人民、當然包括中國人民去學習和借鑒。一個彈丸之地的島國,為什么能在二戰(zhàn)中發(fā)揮出那么巨大的威力與能量?為什么在歷史上能外拒強敵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敗中國甚至打敗俄國等大國?為什么二戰(zhàn)之后不長時間,就能在一座廢墟之上創(chuàng)造出經(jīng)濟奇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優(yōu)點與長處。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處是:講團結而忽視理智,頑強奮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極端。從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運蹇。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深圳市帝龍科技有限公司,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于只聽親友等“圈內(nèi)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么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diào),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后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lián)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么、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日本人必須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對待歷史,才能理智地對待現(xiàn)實;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國民的個性,避免由頑強轉(zhuǎn)向頑固,再轉(zhuǎn)向野蠻;唯有弘揚理智,正視歷史,才能寬慰周邊國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歷史。但誰的認識正確,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決定。真理只有一個,事實勝于雄辯。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實,才能統(tǒng)一認識,避免矛盾的對立與沖突,營造出寬松和諧的現(xiàn)實。所以,強調(diào)要正確地認識歷史、對待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認識現(xiàn)實、對待現(xiàn)實,也是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把握未來。
人類已進入一個和平與發(fā)展為主旋律的時代,一切都在改變。經(jīng)濟利益只應也只能用經(jīng)濟辦法去獲取,爭奪世界霸權或區(qū)域霸權將被世界人民反對。是堅決跳出“老一套”的時候了,是改變傳統(tǒng)思維、實行政策轉(zhuǎn)型的時候了!
有人說,歷史是一門科學,有些牽強。然而,不能不說歷史發(fā)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性。歷史不是陳年舊事的簡單堆砌,時間相連的重大歷史事件之間往往具有很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甚至是因果關系。歷史規(guī)律不像自然規(guī)律那樣清晰而反復地出現(xiàn),但人類的歷史,是一部人性不斷完善與提升的歷史。事實上,歷史過程充滿了辯證法,受到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支配。因為已有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惡性事件,不少人據(jù)此認為人性的發(fā)展是個變數(shù),難以預測。然而,那是辯證法在起作用:有了兩次大戰(zhàn)的沉痛教訓,物極必反,矛盾轉(zhuǎn)化,才為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打造起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充要條件。人性的完善與提升,最終將促使人類脫離野蠻,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
人民創(chuàng)造了歷史,最終將是歷史的主人。歷史的進程充滿了偶然性,由此為各種各樣的精英人物大顯身手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但是,歷史的進程最終要受必然性的支配,這種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當然要注意,這里的人民,非指某團體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類。唯有重視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點,從而在國際舞臺上演出有聲有色的話劇。
其他答案3:
我歷來主張以一種大歷史觀來對待歷史,這包括很多方面,就不細說了,這里說下我對它定義的核心三點。
第一,不可偏頗,要多方查證,不可偏聽偏信,因為歷史基本都是勝利者寫的,為尊者諱的觀念很容易使真相被淹沒。
第二,無論歷史真相是什么樣的,我們都要尊重。個人喜好是個人喜好,但是不可用個人喜好來造謠抹殺和篡改歷史,而且要就事論事,不可一概而論,這既是對歷史人物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歷史其實就是人類的歷史,以歷史關鍵人物為坐標流動方向的人事等復雜的集合,我們評判一個人物一個歷史事件的標準就是其出發(fā)點以及結果是否對人民造成了良好的影響。這就是大歷史觀的根本所在,人本思想,民本思想,任何人物,任何王朝,任何政黨,只要對人民有利,我們都要支持,只要背離人民,壓榨人民,我們都要反對!
其他答案4:
對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我們說的時候肯定說的是自己是怎么對待的。我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是客觀的去對待。歷史留給我們的只是回憶,僅此而已。了解一個人或一件事不要一棍子打死都要留一個退路。沒什么是絕對的,所以客觀的很重要,不要因為你自己的情緒,看法,而去評論一個人或一件事。要從大眾的角度出發(fā),這是最重要的。
最佳回答: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現(xiàn)代。驀然回首,中華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美好的堯舜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漢、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歷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叱咤風云的仁人志士,他們?yōu)榱俗鎳慕y(tǒng)一,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偉大的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身沉汩羅江。抗元將領文天祥,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這些豪杰無疑向世界上證明,炎黃子孫不愧為龍的傳人
其他答案1:
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古老的國度,富饒而寬廣;在世界的東方,有一個偉大的民族,勤勞而勇敢。奔騰不息的黃河是她的血脈,巍峨屹立的泰山是她的脊梁,這就是我們的祖國—-中國!
1949年,一位偉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國人民重新站起來了。中國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東方。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zhuǎn)折。三十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tài)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滄桑巨變,三十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的三十年。中國的人均GDP在六十年代增速僅僅為17%,到七十年代增至70%,到了飛速發(fā)展的八十年以63% 的速度一舉超過印度,最后在九十年代更是達到了175%的高峰。中國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最直接的體現(xiàn)就是在中國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上。從飲食來看,改革開放前食物匱乏、票證盛行,改革開放后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從服飾來看,改革開放前樸素單調(diào),改革開放后豐富多彩時尚個性;從居住條件來看,改革開放前樣式統(tǒng)一單調(diào)的平板房,改革開放后居住面積擴大、裝修風格多樣;從交通來看,改革開放前人們主要以自行車為主,改革開放后鐵路、公路和航線發(fā)展迅速。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世界為之震撼。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三十年。97年,我們迎來了紫荊花的清香。99年,我們又增添了水蓮花的芬芳。在面對98年南方特大洪水、03年非典、08年冰雪災害和汶川特大地震時中華兒女手挽手肩并肩共同面對,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強大。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體育事業(yè)取得歷史性突破的三十年。1984年中國摘取首枚奧運金牌,在時隔16年的悉尼奧運會上,中華的體育健兒奮勇拼搏,摘取28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三;04年的雅典,中國體育軍團再創(chuàng)佳績,榮獲32枚金牌,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8月奧運會在家門口舉辦,健兒們渴望為祖國贏得榮譽,讓祖國揚眉吐氣,就是在如此強大的精神鼓勵下,中國軍團獲得51枚金牌,100枚獎牌,位列世界第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體育大國。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航天事業(yè)蒸蒸日上的三十年。1979年遠程火箭發(fā)射試驗成功,2003年 “神五”升天,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還有05年的“神六”、08年的“神七”使得中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wèi)星嫦娥一號 ”發(fā)射升空,炎黃子孫千年的奔月夢成為現(xiàn)實,同時也是獻給偉大祖國60華誕的珍貴禮物。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基本國情,繼承和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任何時候都不懈怠創(chuàng)業(yè)精神,都不渙散奮斗意志,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輝煌的三十年.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出自1960年2月28日中國青年報為<<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所配的社論<< 又一曲共產(chǎn)主義的凱歌>>。原句為一人有事,萬人相助;一處困難,八方支援。2008年5月12日下午14點28分04.0秒,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震級7.8級地震,往日熙熙攘攘的縣城寂靜了,哀傷了。災情發(fā)生之后中央立即展開部署,溫家寶總理在主持召開國務院抗震救災會議后,立即乘車到都江堰市街道看望雨中避震的群眾。他冒著危險,踏著泥濘,攀上瓦礫堆,走進施救地點,看著眼前的情景,不禁流下兩行熱淚,親自到遇難群眾的遺體前三鞠躬。解放軍們冒著巨大的危險去搶救四川同胞,渴望著多救出一條生命,成都軍區(qū)700多名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濟南軍區(qū)救援部隊徒步走進震區(qū)……他們隨時面臨著余震、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的危險卻義無返顧,毫無畏懼。全體中國人聞此噩耗紛紛落下傷慟的淚水,并以最快的速度最切實的行動幫助災區(qū)的同胞重新站起來、建立家園。5月12日當夜,成都街頭無數(shù)個獻血點和醫(yī)療站前獻血的人排隊站滿整條街。據(jù)統(tǒng)計全國共接收國內(nèi)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594.68億元。來自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日本、俄羅斯、韓國和新加坡的六支境外救援隊伍迅速抵達災區(qū)開展救援行動。及時地搶救傷員,挽救了更多的生命。為加快災后恢復重建,中央、國務院建立對口支援機制,舉全國之力解決災后重建問題。
中華歷來都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都有信心能建造一個更加美好的家園,給逝去的同胞最大的安慰。
60年,彈指一揮間。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60歲的生日。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應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振興中華的共同理想不斷奮斗、拼搏,為祖國母親的華誕獻禮。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復制來的)
其他答案2: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現(xiàn)代。驀然回首,中華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美好的堯舜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漢、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歷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叱咤風云的仁人志士,他們?yōu)榱俗鎳慕y(tǒng)一,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偉大的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身沉汩羅江??乖獙㈩I文天祥,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這些豪杰無疑向世界上證明,炎黃子孫不愧為龍的傳人
其他答案3:
祖國歷史
展開圖片
我來答查看全部14個回答
我來答 查看全部14個回答
qinhao290318
LV.3 2012-12-16
英國侵略者于1840年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打開中國大門后,又要求增開租界和派使節(jié)入京,得不到滿足便于1857年發(fā)動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拿破侖三世執(zhí)政的法國為分贓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陸的英法聯(lián)軍進逼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留下幾萬守兵龜縮在城墻內(nèi)(即如今二環(huán)路以內(nèi)的范圍),郊外任由侵略軍劫掠。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沖入圓明園,少量拿著刀矛的清兵一戰(zhàn)即敗,護園大臣只好投水自殺??吹礁畸愄没实膶m殿園林,眼花繚亂的侵略軍馬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接著,聯(lián)軍司令部下達了可以“自由搶劫”的通知,1萬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來我往,爭相入園,個個滿載而歸。
251 分享 更多
查看全部14個回答
評論
評論一句,知音難尋~
發(fā)布
還沒有人評論,快來搶沙發(fā)~
百度知道
十分鐘內(nèi)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相關問題
介紹祖國的輝煌歷史 47
祖國輝煌的歷史 64
祖國歷史悠久的資料 1508
祖國的悠久歷史 1298
關于祖國歷史的 235
我們祖國歷史悠久許多名勝古跡世界聞名你都去過哪些地方請寫在下 70
祖國的歷史都有哪些?
祖國的悠久歷史 614
更多相關問題
為您推薦
精彩推薦
向網(wǎng)友提問
十分鐘內(nèi)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馥郁芬芳218的知道 退出 反饋 申訴
電腦版 ©2018 Baidu
京ICP證030173號-1 京網(wǎng)文【2013】0934-983號
其他答案4:
做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同黃河、長江一樣自源頭滾滾流來。今天,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現(xiàn)代。驀然回首,中華民族璨璀厚重的文明令每個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美好的堯舜讓賢,神奇的大禹治水,迎來了華夏文明的曙光。夏、商、周朝的昌盛,秦、漢、唐時期的輝煌,給祖國歷史文明史上刻下了生動的一筆。祖國的歷史是輝煌的,更涌現(xiàn)出無數(shù)叱咤風云的仁人志士,他們?yōu)榱俗鎳慕y(tǒng)一,國家的興旺,民族的富強而拋頭顱、灑熱血,不屈不撓。偉大的詩人屈原,憂國憂民,身沉汩羅江??乖獙㈩I文天祥,以一腔愛國熱忱,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邁誓言。這些豪杰無疑向世界上證明,炎黃子孫不愧為龍的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