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回答:
麥葉蜂俗稱小黏蟲,發(fā)生普遍,廣泛分布于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常與黏蟲混合發(fā)生。近年來,一些高產(chǎn)麥田隨水肥條件改善和群體增加,麥葉蜂發(fā)生為害有上升趨勢。麥葉蜂主要為害麥類,幼蟲取食小麥或大麥葉片,嚴重時可將麥葉吃光。
(1)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8~9毫米,雌蜂較大,雄蜂較小,體黑色而微有藍色,前胸背板、中胸背板前盾片、翅基片赤褐色,翅膜質、透明,頭部有網(wǎng)狀花紋,復眼大,雌蜂腹末有鋸齒狀產(chǎn)卵器。卵腎形、淡黃色,長1.8毫米。幼蟲5齡,體長17.1~18.8毫米,圓筒形,頭褐色,胸腹部綠色,背面帶暗藍色。蛹長9~9.8毫米,初化蛹時為黃白色,羽化前棕黑色。
(2)發(fā)生規(guī)律
麥葉蜂一年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3月羽化為成蟲,產(chǎn)卵于葉背主脈兩側的組織中。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幼蟲為害葉片。5月中旬老熟幼蟲入土做土室,滯育越夏,到10月中旬蛻皮化蛹越冬。成蟲和幼蟲均具假死性。冬季溫暖、土壤墑情好時,越冬蛹成活率高,麥葉蜂則發(fā)生為害重。
(3)防治措施
人工捕殺:利用成蟲和幼蟲的假死性,傍晚時用捕蟲網(wǎng)或簸箕捕殺。
藥劑防治:在幼蟲孵化盛期,當麥田每1米2有幼蟲50頭時,應用40%樂果乳油1500倍液,或25%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15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40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蛴?.5%敵百蟲粉,或1.5%樂果粉,每666.7米2用1.5~2.5千克,噴粉防治。